在科技的浪潮中,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迈进量产元年。从数据采集员的精心教导,到工厂内的有序组装,再到各类场景中的出色表现,人形机器人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走进上海首座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一期工厂里,机器人正不断下线,订单持续增长。数据采集员在模拟场景中“手把手”教机器人做家务,而机器人要历经重重关卡,从制造到训练,都需经历严格考验。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引爆新的产业革命。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为其发展指明方向,预计到 2025 年和 2027 年将取得重要突破和提升。 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增多,上海凭借技术、人才、供应链等优势,在人形机器人爆发前夜积攒了强大实力。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智能康复切入通用机器人赛道,其产品已实现量产并有实验性应用。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各方合作。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用了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产生大量数据,部分将共享以突破瓶颈。智元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厂,与海外伙伴合作推出“数据工厂”。 然而,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仍面临挑战。专家认为,虽量产可期,但需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尤其是解决居家养老问题还需时日。行业内认为人形机器人应分等级规范开发与应用,相关团体标准已发布。此外,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发起倡议,推动行业有序发展。上海有关部门也在研究推动相关平台成立,开展测评认证。 工信部表示将从多方面为开发者营造良好环境,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原创栏目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