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斯拉 FSD 入华的消息备受关注。2 月底,FSD 终于向国内用户开放,这一动作在业内传闻已久。 在其入华确定性面前,国内各大车企纷纷加紧修炼智驾内功,尤其在今年春节后,长安、比亚迪、吉利等主流车企在短时间内接连发布“全民智驾”战略,推动智驾标配,使“全民智驾”热度空前。 FSD 入华之初,在应对国内复杂路况上仍有不足,这也侧面反映出智驾系统在具备成熟算法后,表现仍依赖高质量的本土数据。 同时,得益于智驾硬件成本下降和端到端大模型框架成为行业共识,“全民智驾”迎来爆发。 特斯拉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始于 2014 年,其自动驾驶硬件历经五代更新,此次 FSD 在国内开放基于 HW4.0 硬件,通过 OTA 推送。 国内车企能平稳应对 FSD 冲击,得益于全民智驾普及,智驾硬件成本收敛及算法成熟。如比亚迪海鸥,价格 7.88 万元就搭载了智驾系统。 长安启源 E07 是长安自研天枢智驾量产的首款车,去年 10 月量产上市。今年二季度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城区智驾将上车,天枢智驾会在长安主要车系逐步落地智驾功能。 今年是“全民智驾”元年,车企自研智驾的成败影响主线产品竞争力。组织的认知、决心和效率影响自研进度,关键零部件与技术环节选择合适供应商也很重要。 长安在与腾讯等合作中,探索出了新的共生共赢方式,并与硬件公司合作深度优化降本。 到 2025 年下半年,自主品牌主流车企的大部分车型将进入智驾标配阶段。用户对智驾认知提升,使其成为车型竞争力关键因素。 ![]() FSD 入华后的体验暴露出一些问题,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认为高质量地图数据对复杂路况有帮助。 在各家都配备智驾的市场中,核心体验竞争是人才和建立数据闭环的能力。AI 时代,端到端是行业共识,但车企研发仍面临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闭环能力建设等挑战。 |
原创栏目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